最新资讯



  首页 >> 对外交流 >> 正文

刘双山副书记赴德国学习培训考察报告
 

对外交流  加入时间:2011/11/21 15:38:21  宣传部   点击:

    2011年10月23日至11月19日,刘双山书记参加了由财政部和教育部共同组织的“全国高职院校领导海外培训项目”德国考察团的培训学习,回来后,刘书记认真撰写了对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考察报告,并在党委理论中心组扩大会议上作专题报告,现将报告全文登发,望全院教职员工认真阅读。

德国应用技术大学双元教育对我们的启示与思考

                                      ---刘双山书记赴德国培训学习研修报告

    一、 海外培训研修基本概况
    2011年10月23日至11月19日,我参加了由财政部和教育部共同组织的“全国高职院校领导海外培训项目”德国考察团的培训学习,在德国为期28天中,走访了联邦教育机构、州政府及其部门和大型企业,先后听取了30余个专题讲座,参观考察了6 所不同类型的学校,到38个各专业实验室调研,深入到州建筑工业行业协会的两个(共12个)职业培训中心和路桥隧道建设、房室环保建设试验工地考察。通过听取讲座、实地参观考察、小组研讨、经验交流、课堂体验、收集资料等多种方式,对德国职业教育的法律框架、职业教育体系以及职业教育运行机制和相关项目做了较为深入的学习考察。重点考察了图林根州艾尔福特应用技术大学,通过为期两周的实地考察和深入访谈对艾尔福特应用技术大学的教学组织、教学活动、师资力量、校企合作、基础设施、质量管理和国际合作等全方位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考察学习,深入了解了学校的组织结构、学科方向、图书馆、学生管理中心、学生职业指导中心及相关的系和教辅机构,从校领导层面到系部负责人乃至普通老师和普通学生,多角度切实感受这所在图林根州知名应用技术大学。 在这期间,参加了艾尔福特应用技术大学与浙江科技大学联合成立的孔子学院的挂牌典礼。同时,由院长授权,与艾尔福特应用技术大学签订了意向协议,中国驻德国大使和教育参赞参加了我们的签字仪式,还与图林州建筑工业协会培训中心签订了合作意向协议。

    二、 体会和收获
    1.  加深了对德国职业教育的认识
    德国职业教育伴随着德国经济发展,是从学徒培训和企业培训为主开始的,由进修学校演变为双元制职业学校。1969年,联邦政府颁布《职业教育法》,对德国以双元为主要特征和教育模式的职业教育制度地位进行了确认。20世纪后期,双元制职业教育进入一个新的现代化发展时期,职业教育体制在全德实施,双元制职业教育从中等职业教育引入高等职业教育领域,综合大学和应用技术大学也开办双元制职业教育。经过多年的沿革创新和发展,德国职业教育的体制机制不断完善,职业教育互通的立交桥已经搭建,职业教育已经成为德国经济腾飞的助推器,在德国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双元制教育模式是一种在国家立法的框架下,将企业和学校、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紧密结合,以培养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为目标的职业教育制度。双元制是由企业和学校共同完成的职业教育。其特点是招生和就业由企业负责,学生和企业签订合同后才有资格入学,企业在学生入校学习和实习期间发给学生一定的费用,参与企业研发的毕业论文由企业所有,学校只负责学生在校的教学组织和实习考核,学生在校学习和企业实习交替进行。
    中等职业教育遍布德国各州,形成了体系完备,成熟而完善的校企合作机制,德国没有高等职业教育这一概念,大学实施双元制职业教育时间比较短。德国高等教育分为综合大学、应用技术大学和双元制大学。典型的双元制大学比较少,是近年来刚刚形成的与综合大学、应用技术大学同等学历层次大学本科教育形式,所不同的是这类大学体现了学校与企业对人才培养的双元主体地位,完全按中职双元制特点来设计和实施的,但学历是本科,再深造可以读硕士。学生在校日常生活和行政事务由独立于学校之外的学生管理中心负责,全职教师门槛高,必须有相应专业的企业经历,专业设置和学生理论学习内容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注重学生的自主能力和职业发展,学生毕业大部分回到合同企业就业,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双高。应用技术大学在德国曾被译为专科学院,80年代改建为本科层次大学,目前这类大学的数量远远超过了学术型大学。近几年应用技术大学移植了中职双元制教育模式,形成了应用技术大学双元制教育模式,并有不断发展壮大的趋势。应用技术大学与我国的高职学院除学历层次不同外,有很多相似之处,我主要考察了应用技术大学的情况:
    应用技术大学的培养目标明确  。定位于培养工程师、经济师及相应层次的技能型高级人才,并立足于应用研究和开发,被誉为工程师的摇篮。随着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按照博洛尼亚协定,2010年起,应用技术大学逐步改制为“3+2”学制,三年学士两年硕士,艾尔福特应用科技大学很多专业是3.5+1.5,7个学期的学士和3个学期的硕士教育。
    应用技术大学双元制教育形式多元。在应用技术大学开展多元制教育形式各州各校有所不同,通常有两种方式:一是9 个学期制,在到大学学习前2 个学期,在企业实习,在校学习5个学期,后两个学期再到企业实习,并获得行业协会的职业资格证书;二是7个学期制,6个学期在学校学习理论,利用寒暑假和第5个学期去企业实习,这样一般只能得到学校的毕业证书,不能得到行会的证书。两种形式都可以获得企业的全额费用。具体方式按不同的时间段,在学校和企业交替进行,有全周学习周未去企业实习,还有远程教育等待,其核心是把学校与企业实习、理论和实践、研修和职业学习结合起来。
    应用技术大学双元制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 。在德国无论是中职还是大学,双元制教育一直保持发展态势,但引入大学时间比较短,艾尔福特应用科技大学最长也不过五年,却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同,学生数量不断增多。据相关数据介绍,去年开设双元制教育的高校比上年增加4.2%,参加学生人数增加18.9%,参与企业数量增加了9.5%。
    应用技术大学双元制度教育的成效评价 :应用技术大学双元制教育起步晚、规模不大,但影响和作用巨大,从政府层面来看,双元制教育大学比普通大学得到企业资金支持多得多;学生获得两种证书,并学到更多的能力,就业率高。从企业角度来看, 虽然企业在法律的框架下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但学生通过双元制培养,能很快适应企业需求,中小企业人才短缺得到解决,通过企校合作,在技术应用和研发获得更多的智力资源。从学校来看,学生数量增多,与企业更近,服务社会能力增强,自身实力得到提升。
    2.  对双元制模式下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有了全面的了解
    双元制模式下的教育,学校企业互为办学主体,双方相互监督,互为依存,实现了企业、学校、学生三方的共赢。
    企业运行方式 :企业负责招工,学校招生数量取决于合作企业委托的准员工数量。企业与学校签订合作协议并报政府有关部门认可,企业与学生签订工作合同的同时,校、企、生三方签订教育培训合同,确定工作和培训关系。企业一般在准员工入学前组织集中职业培训,其它各阶段学生边学习边工作,企业培训场所主要是工作岗位和实训工场,每个岗位的指导师傅负责,不具备建设实训工场的小企业则委托行会的职业培训中心培训。企业设立专门的培训机构和人员,负责准员工的具体事宜。
    学校运行方式:德国高校实验室设备比较先进,大多是前沿性的,同时学生更主要还要到企业去实践,实现了校企的资源共享。组成企业行会参加的专业指导委员会,负责制定教学计划,并根据行业发展和科技进步进行专业调整和计划修订,注重学生能力培养,采取宽进严出教学管理制度,和企业一起组织毕业论文撰写与答辩,一般总体学生毕业率都在50--70%,双元制学生毕业率要高于普通学生。
    3.  对双元制模式下的人才培养质量管理有了新的认识
    人才培养质量管理注重的是规划设计和源头控制。在招生方面企业确保了生源质量,企业在招工时,在满足大学入学条件的前提下,自然挑选最优秀的员工;专业教学计划课程大纲由校企共同制定并报政府批准,确保了教学文件权威性和操作性;师资队伍有严格的准入条件,教授必须是博士,五年 以上企业工作经历,确保了师资的高质量高水平。教授是公务员,社会地位高,收入丰厚,增强了责任感和荣誉感。
    企业对学生的监护,到位有效。学生通过企业招收,本来就是企业的准员工,又拿了企业的工资,对企业的管理和要求容易接受和服从,同时,学生培养的好坏,关系到企业的投入,关系到企业是否能得到合格的好员工,企业自然要全程监控和把关,保证了学生培养的质量。
    创建了有效的校企业合作办学的机制。这种机制是校企生三方形成了利益共同体,企业要考虑投入,要考虑学生培养的质量对企业长远发展,积极性和热情比较高。学生自己选择的企业和专业,并经过不断的熟悉企业,为以后是否选择在企业工作,做一个优秀员工奠定了基础。学校能够不断接收企业的委托培训,才能申请政府的教育拨款,同时培养学生的质量好坏,关系企业是否继续合作,也关系到学校生存与发展,所以把学生培养成为合格人才成了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共同的利益目标,质量管理自然就进入了良性循环的轨道。
    形成了良好和谐环境和重视信用的品行。德国社会注重人的品行和信用,形成了相互尊重信任的和谐氛围,人人看重自己的信誉,对工作有强烈的责任心,全职教师经常问卷于学生征求不同意见,自觉来要求自己,不用学校考核,这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最重要基础。

    三、启示与思考
    1.  转变教育观念,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
    在德国大学就读的学生愿意转入双元制教育,是因为学制短、毕业率高,又能得到企业的工资,学习增加兴趣,种种原因使双元制教育在高等教育中得到较快发展。我国的职业教育在思想观念上存在很多误区,考不上大学才来高职学院学习,是一种无奈的选择,社会对职业教育重视不够。作为高职院校也应该树立新的办学理念,坚持以职业而不是以专业为导向,以能力而不是以知识为导向,以学生而不是以学校为导向,要真正体现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的职业性和技能性。在人才培养上,中德两国存在很多差异,我们应该不仅重视专业知识的培养,还应该更加注重学生思想品德、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合作能力、责任意识等关键能力的培养,促进人才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转型。“关键能力”一词,是德国人提出的,直译是(钥匙),就是万能钥匙开多把锁,含义是那些与一定的专业技能不直接相关的知识和能力,如我院的道桥、汽车等专业在教学上都不学习的知识和技能 ,可以理解为跨专业的能力,它具有普遍适用性而不因专业变化而波动。这个概念的提出,使得德国教育界的人才培养发生了变化,形成了以关键能力为核心的职业行动能力的培养,并被写入德国职业教育培训条例中。我们国家也开始重视关键能力培养(综合素质),并列入示范和骨干院校建设项目中。据国内就业权威机构调查,对200多家大中型企业接收高职毕业生追踪调查反应,企业把毕业生责任意识、团队精神、敬业思想和对企业文化认同等关键能力的测量放在了首要位置,十分重视毕业生对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能力及新问题的解决能力,大多企业对高职毕业生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要求不高。德国ROCH制约公司招收100名员工,经过严格的程序选拔了100名,没有直接上岗,而集中到瑞士等地旅游2周,企业派出人员考察学生的责任心、沟通能力、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安全与环保意识等关键能力,还是淘汰了部分人员。
    2.  坚持走集团化办学的道路,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
    近几年来,各高职院校围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企业与高校合作动力不足,政府缺少法律法规和政策优惠,同时,学校服务企业能力不强,企业很难在校企合作中实现利益诉求,普遍缺乏参与职业教育热情,很多是通过人脉关系或企业临时需求形成的利益交换,这是影响校企合作的根本问题;二是校企合作主体单一,影响了合作的深广度,由于缺乏行业协会的介入,大多是学校与单一企业的合作,使得双方合作面窄、合作层次浅、规模有限,“点对点”的合作缺乏开放性,局限了学校发展空间;三是校企合作的制度化不够,政策保障不足,合作经验难以推广、成果难以巩固。
    通过德国学习,结合校企合作实际,对校企合作有以下思考:
    一是与典型规模企业合作,建立长效的双元教学机制。选择企业体量大、实力强、在行业产业链处于核心地位又有热情的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比如我院工程机械分院的理事会下的学院办学机制,汽车分院与吉刚的合作等等,目前,校企合作应该进入深层次的合作阶段;二是树立以企业为中心的合作理念,优化制度框架,在校企合作中我们惯性思考问题,总是以学校为中心而对合作企业的利益考虑较少,这种合作难以长久,因此要树立为企业服务的思想。校企合作不应该只是教学部门的事,各职能部门都有责任做好相关服务,留住合作伙伴,要研究提高教学管理灵活性的办法,允许自由选择专业,调整教学与实习就业计划,以适应企业的生产规律,提高企业参与学校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三是要建立适合校企合作的学院管理体系,建立合作项目管理、总结评估、信息反馈体系。说到底以企业为中心是以学生为中心,是更好的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服务于学生就业和发展;四是组建“校企混编师资团队”,将校企合作提升到人力资源合作的层面,这样可以实现双师素质提升,共同承担教学改革和企业技术服务。
    3.  加大改革力度,不断强化双师教师队伍建设
    在德国应用技术大学全职教师的选聘非常严格,要通过试讲、面试、心理专家交谈、考核委员会投票、报校学术委员会审核,经院长签字同意后再报文教部审批。门槛也相当的高,聘任教授必须具有博士学位和至少五年专业实践经历。教学实行教授负责制,教研室由教授、讲师、助理和雇员组成的教师团队,全职教师都是公务员,社会地位高,收入颇丰,自律性强。兼职教师多于专职教师,他们主要来自于生产一线,掌握最新生产技术和工艺熟悉企业生产和管理过程,保证了教学内容紧跟上社会的进步和企业的需求。目前,我们学院师资力量总体缺乏,结构不尽合理,且大部分是直接从学校走向学校的,为适应发展,一方面加强专职双师队伍建设与管理,加大投入开展多方面的培训;另一方面要通过校企合作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聘请资深技术员、企业专家以充实教师队伍。
    4.  拓宽渠道,向“高职教育国际化”方向迈进
    实现“高等教育国际化”已列入《教育规划纲要》中,这为今后中国高等教育指明了方向,高职教育正面临着与国际教育衔接和交流的重要时期,应该把立足点放在培养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人才培养上,主要两方面,一是服务企业国际化战略,通过与企业合作加强对国际化产品标准和经营管理标准的研究引进,培养能够满足企业海外施工、维护、销售、服务发展需要的人才。研究选送老师到国外轮训,把学生送到国外相关专业进行实习实训等措施;二是吸引海外留学生来校学习,通过中外学生相互接触、交流,培养本土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又提高学院国际声誉和影响力。

    四、德国印象
    1.  科技发达,却追求生活上的 “原始”
    德国是个老工业化的国家,科技发达,技术领先,富于创造。第一架光学计算原理制造的照相机(1841年)、第一部电传电话(1863年)、第一台直流发电机(1866年)、第一辆汽车(1886 年)、第一台柴油发动机、第一张X光照片(1895年)、第一套实现原子核裂变的实验设备(1938年 )、第一枚用于军事攻击的弹道导弹(1944年)都是德国发明的,今天在德国到处感到充满着现代和先进。高校的教学和实验都是最前沿的。但德国人生活仍追求平静、原生态,人们愿意居住在农村,远离喧嚣。环保意识强,开车选择排气量小的汽车。艾尔福特应用科技大学的环保与能源专业力量强,建筑工程专业专门投资由教授和学生开发建设一栋全部用环保材料和节约能源的建筑。德国高速公路在修建时遇到大片森林都要绕行设计,高速公路不堵车、不限速、不封闭、不收费。
    2. 民主、法制、开放、自由,社会和谐文明
    德国社会文明安定,法律健全,严格执法,没有闯红灯、超速超载、随处吸烟等现象。感受大学管理层的产生都是不同层次人们选出来的。德国是老年人社会,社会保障体系发达,医疗教育所有费用国家承担,学生从小学到大学不用交费。社会治安在全欧洲是最好的,我们也遇到群众游行,也很规范文明。学生在校学习自由度高,有违纪或公物损坏由法庭裁决。
    3. 注重文化历史,处处体现以人为本
    德国历史文化没有中国深厚,但现代德国人重视历史,虽经二战期间战火,销毁大部分建筑,留下的都成为今天的旅游景点,城市建设凡历史遗迹重点保护。图书馆、博物馆、画廊和歌剧院多。社会以人为本,只要有人需要,政府都要力争满足,特别对不同阶层的人,都有不同的制度保障,高校教室、食堂都有专门用于残障人的电梯。


 

海外培训项目组合影

参观艾尔福特大学道桥实验室

 刘双山副书记代表学院签署合作协议

与德国 Erfurt应用科技大学签订合作意向书

与德国黑森-图林根州建筑培训中心签订合作意向书

吉ICP备020190  地址: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长春市新电台街63号  邮编:130012  制作:网络技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