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铺路石精神 培育特色高职校园文化
——校企文化对接途径与策略的实践研究
党委副书记 刘双山
校园文化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是学校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内在要求。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办学模式改革为特征的高职教育改革,目前正面临着攻坚阶段,需要探索适应新形势的校企文化结合方式。交通高职教育要为交通行业的改革与发展服务,也必须把交通企业文化与交通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有机融合,形成独具特色的交通高职校园文化,从而培养出既具备扎实专业知识和技能、又深入理解和认同交通企业文化价值观的适应交通行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一、高职特色校园文化的内涵
任何一所高校的发展都要追求自己的特色,特色就是高校的质量、优势和竞争力。高职教育在建设校园文化的过程中,也必须坚持自己的特色,突出交通企业文化的影响,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适应交通行业发展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
1、高职校园文化的思想性
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与高职院校的办学思想应该是一致的。高职校园文化是以社会先进性为主导,以师生文化活动为主体,由校园中所有成员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共同创造形成的学校精神、校园环境和师生活动的总和。从内涵看,高职校园文化的特征无疑是一种新生的亚社会文化,同时也是一种独特的高校校园文化,其中蕴含着大量企业教育文化的特质。高职校园文化要首先重视对学生思想的培育,使学生的理念、行为、精神状态、奋斗目标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符合现代企业精神。因此要加强素质教育和强化职业道德教育,要把服务社会的企业价值理念作为校园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把提高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作为落脚点,使学生具有责任感、纪律性和奉献精神的员工素质,具有尊重人、讲团结、顾大局和共患难的团队意识,具有手脑并用、注重实效和钻研业务的职业品格。因此,这就需要高职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引进企业文化,实现“教育前移”。
2、高职校园文化的育人性
高等职业学校的首要功能是育人,这是学校区别于研究机构、企业、培训机构的根本原因。高等职业学校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高端技能型人才,这些人一定要有文化知识的积淀,诚信的人格品质,积极的职业态度,正确的做事方法,体现出学校育人的根本。许多企业判断高职院校人才标准是基于基本的职业素质和对于企业的认同感,并非把学生的专业技术技能素质看作是第一位的,因为技术技能素质可以通过培训较快提高,而职业素质养成和职业道德的修养则短时期不可以实现。高等职业教育要培养企业、行业中具有特定职业身份和职业角色的“职业人”,它是为经济界培养劳动后备力量(职前教育)和提高现有劳动力的就业能力(职后培训),因而有着极其鲜明的在特定职业领域里的就业特征。获得职业是实现个人价值、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主要途径。因此,高职院校也应有更贴近企业的文化,充分利用企业文化与高职校园文化的共通性,以实现人的素质全面发展作为终极价值。
3高职校园文化的社会性
高职校园文化是高职院校办学理念、个性风格以及人文精神的综合体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面向基层、面向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职业岗位的实用型、技能型专门人才,它的立足点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行业、企业、社会区域为依托,因此走出校园,服务社会,充分发挥高职院校文明创建的示范辐射作用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特点。高职教育的重要任务是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这种人才必须对企业文化有很深的理解,有很强的融入能力,所以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和企业文化相融合,这也是高职教育的特色和生命力之所在。因此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必须在传统的普通高等教育校园文化的基础上,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必须与企业文化深入融合,突出职业特色,校园文化中需要融入更多的职业特征、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理想、职业人文素质内容。
4、高职校园文化的市场性
学校文化和企业文化都具有教化的作用。现代企业要求员工具有企业意识和职业精神,而交通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要适应企业的需要,必然要由“校企文化对接”来改造学校的教育情境。毋庸置疑,企业文化带有鲜明的市场性特征,高职教育要培养企业一线所需的高技能人才,其校园文化也必须具有市场性,以适应企业需求的价值取向。在学生创造意识与能力培养的过程中要强调现代企业共同愿景和团队协作的意识,在学习的艰苦历程中体验企业质量磨砺的意义。同时,在分析企业行为时也能够帮助学生认识由利润竞争而来的种种企业文化的弊端,坚持大学文化作为社会先进文化对其他文化的引领作用,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理想和社会责任感。
校企文化的对接不是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的简单相加,也不是简单地用企业文化来替代大学文化,而是在校企合作办学理念的指导下,由学校文化吸纳企业文化的精华部分并加以改造,通过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的相互作用、优化组合,发挥文化育人的巨大作用,培养学生符合市场需要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5、高职校园文化的时代性
当前,高职教育在强调内涵发展,而内涵发展只有上升到文化发展,才是真正的可持续的发展、特色发展。高职院校文化发展的境界追求取决于其层次特点的自然要求,更取决于其主观认识程度和努力水平,作为一种教育类型,高职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对其自身的规律、特点需要长时期的客观实践和理论探索才能逐步了解,不断总结。在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适应时代,引领发展,提升学校的品位和声誉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永恒课题。因此在传承文化的基础上,还要积极创建适应时代发展的校园新文化,创建有时代特征的精神,引导学校的文化变迁,实现学校的文化转型,在这一过程中,企业文化的融入使学校既能认识自己文化的特色,又能汲取企业文化的精华,这对于与时俱进,培养适应信息化、职业化发展的大学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当前高职特色校园文化中面临的机遇和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职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既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又长期存在着一些问题,把握好政策、舆论形成的良好机遇,研究、分析、解决长期困扰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问题,有利于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向纵深发展。
1、高职特色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着良好发展机遇
从外部环境看,随着职业教育在我国突飞猛进,人们对于职业教育的观念和认识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通过“十二五”、“十三五”规划甚至更长时间的改革和发展,未来的高等职业学校将具备更加符合时代要求的特征,将具有不可替代的竞争力和生命力。当前,以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为引领,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进一步明确,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为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得到了政策性的确立,社会认可度不断提高。在这个背景下,高职教育的特色更加明晰,建设高职特色校园文化有了明确的方向。准确把握这一机遇,高职特色文化建设就能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有利于在良好的宏观背景下形成文化特色。
从内部环境看,高职院校实施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基本理念、坚持“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理念、切实融合“多元智能”观,以每一个学生最大限度地发展为目标。这就要求重新架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模式,建立适应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校园文化,而企业文化的引入对于特色高职校园文化的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2、校企文化融合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学校文化和企业文化长期处于不同的领域,各有其独特的内容和形式,在当前高职教育大发展的背景下,在校园文化中深度融入企业文化已是必然的趋势,但在这一过程中,还面临着诸多问题,需要认真研究和解决。
首先是学校热,企业冷。校企文化融合程度无疑是高职院校特色文化发展程度的晴雨表。有人认为,拒绝还是接受企业文化是高职院校自己的抉择,企业在校企文化的融合中所起的作用是辅助的和微弱的。事实上,离开了企业的积极而主动的参与,学校是无法真正地引入企业文化并实现融合。但在目前体制下,校企文化的融合还是学校的主动性强,企业则缺乏校企文化融合兴趣,因而需要学校有效调动其积极性。
其次是重专业,轻文化。高职院校的特色发展常常被归结到专业、课程、基地、社会服务等特色发展上。事实上,这是片面而孤立的特色发展观。高职院校特色发展最根本的尺度应是以校企文化融合为显著特征的特色校园文化发展,在这一前提下,专业和其他学校内涵的发展建设才能步入良性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再次是认为直接参与才是融合。有人认为,只有企业参与的办学活动才是校企文化融合的载体。而实际上一切能展现行业、产业、企业的价值观与精神风貌的过程都可以成为校企文化融合的载体。例如校外的实习实训基地基本上是与企业直接对接的,因而更易于被看作是校企文化融合的直接形式,但能否真正融合以及融合的程度,更取决于组织者的文化渗透意图以及确保意图实现的过程管理。学生在缺乏企业文化领悟的企业里,实习实训再多、技术掌握得再熟练,也难以完成企业文化的内化,也就失去了校企文化融合之载体价值。校内基地的建设即便是没有企业的直接参与,只要有意识地按照行业、企业、产业的规程来建设、运行与管理,一样会让企业文化渗透到学校文化当中来。
三、建设特色高职校园文化的途径和策略
要让企业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首先是将二者的精神文化相融合,然后用规范健全的制度文化作保障,这样校企文化对接才能真正发挥效用。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国家骨干示范性院校,积极探索和实践如何有效地通过校企文化对接形成特色高职校园文化的途径和策略,经过几年的尝试,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绩,我们将其提炼为“四个一”,即一种精神、一个平台、一种模式、一个体制。
1.一种精神----弘扬“铺路石精神”,强化“交通人”意识
交通行业属于艰苦行业,要在这样的基层环境中立足、成才,必须使学生在内心形成一种坚定不移、矢志追求、无私奉献的精神,我们将之概况为“铺路石”精神,并把这种精神融汇到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方方面面。
“铺路石”精神蕴含五个方面的内容,即:爱岗敬业、脚踏实地、勇于创业的主人翁精神;尊重知识、重视人才、开拓进取的科学精神;积极探索、参与竞争、勇于创新的拼搏精神;求真务实、艰苦奋斗、任劳任怨的奉献精神;顾全大局、同心同德、争创一流的协作精神。
“铺路石”精神体现了高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道路的教育目标;体现了交通人脚踏实地、从基层做起、从一线做起的道德素质和职业能力;体现了默默无闻、承载重担的奉献精神,体现了交通行业的时代特点和实践要求,是多少代交通人传承下来的优秀品格,是交通行业精神的瑰宝。
在这一精神的指引下我们提出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实践能力强,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技能人才的办学目标,我们始终把培养学生热爱交通事业、从基层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发扬交通人“爱岗奉献、艰苦创业”精神为核心内容的“铺路石”精神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教育一代又一代的学子在校期间刻苦努努力地学习,走出校门脚踏实地地工作,为交通事业发展和经济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要发挥“铺路石”精神的作用,需要学校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实践岗位让学生在真实环境中感受这种精神。在“铺路石”精神的感召下,学生不仅铸就自身的事业,也为学校争得了荣誉。近年来,学院录取新生报到率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各系毕业生供不应求,学校品牌优势日益明显。探其原因就是精神文化的强大的辐射作用。
2.一个平台----以吉林交通运输职业教育集团做平台,深度融合校企文化
将企业文化引入校园是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综合素质的重要方式,但多年来由于缺乏有效的、规范化运作的载体,从而使这一重要的提升人才培养综合素质的方式常常流于形式。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2009年我校牵头成立了“吉林交通运输职业教育集团”, 职教集团的成立使校企合作制度化、常态化。我们以职教集团这一崭新的校企文化对接平台为依托,在“前厂后校”、“前校后厂”两种校企合作形式下,开展了校企文化的深度融合。
“前厂后校”的办学模式,就是把专业办到企业,使学生学习、生活全部在企业进行,以此打破教学与生产之间的界限,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 “前校后厂”是在校内开办生产性实训基地,使学生实习实训与企业岗位零距离对接,实现了工学结合的“学校工厂化、工厂教室化”的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这两种模式有效地实现了五个融合:教学内容与企业职业岗位真实工作内容的融合;实习实训与企业车间班组生产的融合;教师团队与企业的技术人员和有特长师傅的融合;教学管理与企业员工管理的融合;质量评价与企业员工评价的融合。这两种人才培养模式使学校与企业的文化互相融合、相得益彰,促进了校园文化理念的更新。学生结合实习实训完成真实的工作任务,在真实的工作岗位中真切地体验到了企业文化的内涵及要求,并用自己的行动检验自己对企业文化的理解情况,不出校门就能感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
3.一种模式----以冠名班、定单式的模式,使企业文化走入教学过程
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难点是如何把文化建设与教学活动有机的结合。我们在建设高职特色校园文化的过程中,特别重视引入企业文化的实效性,利用学校设立“冠名班”,对学生进行“定单式”培养的契机,把企业文化引入班级,引入课堂,开展特色校园文化的底层设计,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也能真实的感受到企业文化氛围。在这种模式中,学校与企业签订人才培养协议,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计划,共同组织教学,企业参与人才质量评估,学生毕业后直接到企业就业。通过企业和学校的“冠名”、“定单”培养,学校为学生找到好的学习、实践、就业渠道的同时,让学生在真实环境中体验岗位要求,提升了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感受到的企业文化不再是虚无缥缈的东西,而是真实地围绕在学习的每一个环节,在每一个节点上都按照冠名企业的要求去做,使学生踏出校门到企业之前就已经深刻了解了企业文化,为他们顺利上岗奠定了基础。
4. 一个体制---- 以 “四导制”实现企业文化融入学生教育管理
依托职教集团的资源优势,我院提出了纵、横结合式的“四导制”学生教育管理体制,使校企文化结合全过程融入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之中。“四导制”中的“四导”是:专职思想政治辅导员、学生助理辅导员、专业辅导员和职业辅导员。“四导”在工作上有分工有合作,各有侧重又互相补充,通过相互协调、沟通、衔接,形成工作合力,共同发挥作用,以保证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在企业文化进校园的过程中。“四导”各负其责,分别在不同阶段对学生进校全方位的交通企业文化教育。政治辅导员在学生入学以后主要针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基础教育,企业就业形势教育和加强竞争意识培养;学业导师在学生入学一段时间后对学生进行职业目标引导和素质教育:强化企业认知教育、科学引导学生确定职业目标、加强综合素质培养;职业导师是我们在企业聘请的管理和技术人员,他们在学生毕业前一年提前进入校园,对学生进行企业技能培养、就业教育,在共同合作教育管理学生工作中能够做到让学生便捷的接触企业,了解企业文化和职业环境,并能做到根据企业需求及时修正目标。确保了学生成功就业。
具有高职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离不开企业的参与,我们在“铺路石”精神的指引下,在“职教集团”平台的依托下,在“四导制”的保障下,通过“冠名、定向”培养模式,使企业文化深深地融入了校园,一些企业还直接参与学校组织的校园科技、文化活动,真正实现学校、学生、企业共赢,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学生综合素质和学生就业能力。
融合交通企业文化,形成交通高职院校特色校园文化注定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交通高职教育要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提升校园文化品位,突出校园文化特色是十分重要的方向,需要交通高职院校共同努力,不断探索,把交通企业文化进校园不断提升到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