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构建高职物流课程体系建设目标
高等物流职业教育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根本任务,要求其在专业课程建设中以适应社会需要为最高目标,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物流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通过培养物流技术应用能力这条主线来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目标。
(1)知识目标。高职物流课程知识目标的确定应围绕岗位行动和工作任务,突出专业基础知识与专业技术知识的统一。基础知识强调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和够用为度。专业知识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以系统全面为准则。使应知应会的基础与专业知识能够全知全会,通过对这些知识的学习掌握达到服务能力培养与构建的目的。
(2)能力目标。高职物流课程能力目标的确定应围绕岗位与社会要求,强调“能力本位”课程观,以能力培养为目的,以能力训练为核心,构建职业特定技能、行业通用技能和核心综合技能三层能力目标体系。重点训练学生的岗位的适应能力、实际操作的实践能力和处理问题的专业技能。使学生具有在岗位第一线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3)素质目标。高职物流课程素质目标的确定应围绕就业和发展这两个基本点,从职业道德、专业素养和人文素质三方面全面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职业态度、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精诚合作的团队精神、敏锐的市场意识和国际化视野、勇于创新的价值观念、遵纪守法的意志品质、诚实守信的行事观念、终身求索的学习风格以及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良好的身心。
2、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物流课程体系建设思路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物流课程体系的建设应紧紧围绕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方针,有效利用校企不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按职业领域的要求,依据工作岗位选择工作过程知识,开发出符合社会需求的课程体系。
(1)以科学的课程价值观为指导
高职物流课程体系建设不能继续沿袭过去的学科价值观,仅注重学科的逻辑结构。但也不能矫枉过正,仅追求课程的社会价值观或个人价值观,片面的追求社会价值或个人价值观,会导致高职教育课程设计中出现严重功利主义的色彩。科学的课程价值观应当是社会、个人及知识三者的有机结合,高职物流课程体系建设应树立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学科体系为支撑、以学生发展为目的的课程价值观。
(2)以就业市场需求为导向
高职物流课程体系建设应以就业市场的需求为导向,依据企业的价值取向和职业岗位的要求,按照典型工作任务的逻辑关系设计课程,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逐步实现从学习者到工作者的角色转换,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适应市场和企业的多样化需求并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同时课程体系还要依照就业市场环境的变化及时进行调整,以适应未来发展的需求。
(3)以职业技能培养为核心
高职物流课程体系建设应围绕职业技能的形成进行。既要避免把职业技能力简单理解为操作技能,又要避免对基础理论知识内容的轻视。通过调研,在梳理与工作岗位相匹配的职业技能的基础上,按照从简单到复杂或是工作流程等方式对这些技能进行排序,形成职业技能阶梯,同时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相应的知识、技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以培养学生在复杂的工作过程中的综合职业能力。
(4)以综合素质提高为目的
高职物流课程体系建设不应忽略提高受教育者素质,将课程所有焦点集中于核心能力部分,使所有课程均为职业能力的获得服务,而应以综合素质提高为最终目的。除培养学生从事相应职业工作所应具备的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职业纪律、职业价值观等各种素质外,还应注重学生政治思想、伦理道德、人文、身心等素质的培养,打造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社会主义建设者。
3、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物流课程体系建设原则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物流课程体系的构建重在校企合作,要将高职物流课程体系和企业实际结合在一起,体现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从业人员的特殊技能要求,体现社会生活对每一个人的文化、修养、素质要求,并满足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1)合作性原则
为使高职物流课程体系更具科学性、合理性,应建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由学校从事教学的一线教师和管理者、企业的一线操作者和管理者以及行业专家共同参与,共同研究专业发展计划,制定专业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授课教案等,由企业提出用人单位以及岗位的特殊要求,学校将要求转化为具体的课程标准,根据课程标准确定课程的结构与内容。
(2)针对性原则
高职物流课程体系的构建应全面分析企业的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和工作特点,在对本行业的生产规模、经营状况、发展趋势、人才结构、人才需求和学生就业方向准确预测的基础上,将职业或岗位所要求的操作技能、技术知识、和素质要求一一列举出来,加以归纳分类后以课程的形式固定下来,并按一定的顺序制定出完整的课程设置方案。
(3)先进性原则
高职教育在课程体系时要具有前瞻性,要在对未来做出分析和预测的基础上,不断吸取专业在社会实践中的新技术、新工艺、新知识、新理论、新方法,要和生产实际保持不间断信息沟通,将反馈的结果及时体现在课程的调整和重组中,使课程与科学技术的发展保持动态的融合,使课程体现专业领域的最新特点,使课程体系保持一定的科学性。
4、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物流课程体系开发步骤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物流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主要包括成立组织机构、课程体系开发、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四个方面。这里我们仅介绍开发步骤。
(1)工作任务分析。根据专业或课程对应的工作岗位,对其工作任务加以分析和归纳,形成典型工作任务;
(2)行动领域归纳。根据能力复杂程度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归纳、整理形成综合能力领域,即行动领域;
(3)学习领域转换。根据职业成长规律和认知学习规律,重构行动领域并将其转换为课程,即学习领域;
(4)学习情境设计。根据职业特征和完整的思维过程将学习领域分解为学习情境,也就是主题学习单元。
这里的前两步应当在企业里进行,由企业和学校共同完成;后两步则应当以职业成长为线索,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同时兼顾认知学习规律和知识体系的完整性。
5、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物流课程体系框架
依据上述目标、思路、原则与步骤,我们便可以开发出具有工学结合特色的高职物流课程体系。
开发的课程体系体现以职业素质为核心的全面素质教育,符合高职教育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的目标,并能够根据产业和经济结构变化适时调整更新。同时课程体系强调实践教学,突出职业技能训练,引入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技能证书的考证。